头条 瞭望2025全球6G技术发展趋势 6G目前还处在以研究为主的阶段,但在未来两年,6G将从技术研究走向实质性开发。业界已经达成共识,在2029年3月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因此6G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几年前备受关注的使能技术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培育和发展。 最新资讯 印尼国家数据中心遭黑客入侵 印尼国家数据中心遭黑客入侵,被勒索 1310 亿印度尼西亚盾 6 月 25 日消息,印度尼西亚通讯部长周一告诉路透社,一名网络攻击者入侵了印度尼西亚国家数据中心,扰乱了机场的移民检查,并勒索 1310 亿印度尼西亚盾的赎金。 印尼政府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数据中心由印度尼西亚通信和信息技术部(Kominfo)运营,名为 National Data Center 或 Pusat Data Nasional(PDN),于 6 月 20 日遭到入侵。 发表于:6/26/2024 高通联合联通首次完成5G-A高低频NR-CA现场验证 高通、联通首次完成5G-A高低频NR-CA现场验证:下行峰值超8.5Gbps 发表于:6/25/2024 基于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的无中心站间时间同步 针对多站分布式协同站间高精度时间同步关键问题,在详细介绍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和精度分析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无中心多站卫星双向比对逻辑架构和多站时间同步处理算法,充分考虑硬件资源约束,并提供时差测量数据冗余,避免了因某个站故障造成的全系统时间同步功能失效,提高系统时间同步的鲁棒性和灵活性。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进行了异地远程卫星双向时间同步精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时间同步精度优于6 ns。 发表于:6/24/2024 强干扰与通道误差条件下弱信号DOA估计的实验研究 在实际测向系统中,当弱信号和强干扰空间临近时,空间谱测向系统仅能对强干扰进行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弱信号DOA估计性能下降甚至失效。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空间谱扩展噪声子空间算法结合通道幅相误差校正,在强干扰抑制条件下对弱信号进行DOA估计的方法。该方法对采样信号的噪声协方差进行去加权处理,并对空间谱扩展噪声子空间算法的空间谱导向矢量进行修正。基于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USRP)和印刷偶极子线形天线阵构建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证明空间谱扩展噪声子空间算法结合改进的通道幅相误差校正方法,能对临近干扰源进行空间谱抑制的同时,实现对弱信号的DOA估计。 发表于:6/24/2024 基于FPGA的光谱仪动态基线补偿系统设计 线阵型CMOS光电图像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光谱响应范围大、功耗低、体积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光谱仪的开发中。为解决由CMOS图像传感器暗电流变大而造成的光谱仪基线漂移问题,设计一种基于FPGA的光谱仪动态基线补偿系统。系统利用传感器预留像素计算得到该帧图像的基线值并进行实时反馈,使用高性能运算放大器、差分放大器设计电压跟随电路、基线补偿电路和单端转差分电路对CMOS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并进行高速A/D转换,选用精密DAC芯片实时动态反馈基线补偿值。最终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积分时间的不断增加,该设计始终能使光谱数据保持一个较低的基线水平。系统电路设计灵活、光谱采集准确、基线控制效果良好,比较适合检测微弱光谱信号。 发表于:6/24/2024 基于Vivaldi的超宽带低剖面天线设计 针对超宽带小型化雷达系统的需求背景,设计了一款通过交趾耦合形成天线间紧耦合结构的超宽带低剖面阵列天线。该阵列天线单元首先在传统Vivaldi天线结构上增设了一对带圆形腔体的弧形槽,从而使传统Vivaldi天线顶端呈现类似偶极子辐射结构的形态;然后通过采用交趾耦合结构起到天线间紧耦合作用,明显降低了天线的整体剖面高度;接下来在天线单元上层引入介质匹配层,进一步改善了匹配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阵列天线在2.5~15 GHz工作频段内,其驻波比均小于2,12×12天线阵列最大增益大于20 dB,阵列天线单元剖面高度仅为15 mm(0.125倍低频波长)。因此,设计的天线在保证超宽带性能下还大大降低了天线的剖面高度,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发表于:6/24/2024 基于排序分组码本的纠错译码优化算法 针对基于猜测随机加性噪声的通用纠错译码算法中码本容量大、译码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排序分组码本的纠错译码优化算法。对待译码序列分段,按照信息位码重大小对各码段进行排序,再按照码重值对码段进行分组,产生每组的码本,以组的形式进行译码。经仿真验证表明,优化算法译码速度相比于噪声猜测译码算法提升了一倍,误码性能与极大似然译码算法性能基本一致,验证了算法有效性。 发表于:6/24/2024 基于GPU的视频SAR加速处理架构 视频合成孔径雷达(Video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ViSAR)可对目标区域实现动态监测,具备低时延、高分辨率的特点。高性能计算是ViSAR系统的关键技术。为满足ViSAR系统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的ViSAR成像方案。该方案将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 PFA)部署到GPU上,使用并发流技术、异步并行技术等方法进行优化,并结合SAR成像的帧率与数据重叠率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GPU的计算性能。结果表明:本架构处理单张尺寸大小为2 048×2 048的数据耗时0.17 s,较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平均加速32.8倍,有效解决了ViSAR系统的实时成像问题。 发表于:6/24/2024 三星联手联发科完成基于vRAN的5G RedCap技术测试 三星联手联发科完成基于vRAN的5G RedCap技术测试,让IoT设备更节能 发表于:6/24/2024 中法联合研制的首颗天文卫星SVOM成功发射升空 中法联合研制的首颗天文卫星“SVOM”成功发射升空 发表于:6/24/2024 «…545556575859606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