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6G近场技术白皮书2.0》正式发布 4月10日至12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原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球的6G领域的思想领袖、技术先锋和产业领军人物齐聚金陵,共同探讨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生态的发展蓝图。10日下午,大会正式发布《6G近场技术白皮书2.0》(6G Near-field Technologies White Paper 2.0)。该白皮书在2024年4月发布的业界首部近场技术白皮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更新升级,旨在深度推进近场技术研究与标准化探讨,为3GPP即将于2025年6月启动的6G标准化研究项目提供重要参考。 最新资讯 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五年翻倍 在过去五年中,全球数据中心行业经历了显著的扩张,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数量和容量均实现了惊人的增长。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球超大规模运营商运营的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已增至1136个,相比五年前翻了一番。 此外,数据中心总容量的翻倍速度也在加快,从过去需要四年以上的时间,缩短至不到四年。新开放的数据中心平均容量也在持续攀升。 发表于:2025/3/28 西部数据发布世界备份日全球调研 西部数据公司于今日公布了一项由Researchscape开展的全球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全球有87%的受访者表示正通过自动或手动的方式来备份个人数据。在中国,这一比例达89%,其中,手动备份的比例达42%,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层面,个人数据备份的三大主要动机分别为:担心丢失重要文件(83%)、释放设备存储空间(67%)和防范网络威胁(42%)。此外,全球19%的受访者表示是听从他人建议才开始备份。 发表于:2025/3/28 全球首个内河航运5G-A通感一体网络正式开通运行 3月27日,中国移动联合长江航务管理局在湖北武汉举行“5G长江新链”开通运行发布会,会上宣布中国移动联合长江航务管理局建成的全球首个内河航运5G-A通感一体网络正式开通运行。 发表于:2025/3/28 长沙全球量子研发中心正式启用 3月26日消息,据报道,长沙全球量子研发中心在望城区大泽湖海归小镇正式投入运营。启动仪式上,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光腔锁频仪同步亮相,标志着我国在量子科技核心装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量子科技作为国家战略前沿技术,其研发主要聚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此次发布的光腔锁频仪犹如"量子世界的精准尺",可精确测量激光波长并稳定输出频率,是量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不可或缺的基础装备。 发表于:2025/3/27 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4星 3月27日消息,据报道,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4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发表于:2025/3/27 一种结合双阈值与WSN的OFDM辐射源个体识别 针对在低信噪比情况下OFDM辐射源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双阈值与小波散射网络(Wavelet Scattering Network,WSN)结合的OFDM信号时频图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首先,建立包含指纹特征的OFDM信号指纹模型;其次,利用小波变换对一个符号周期内的OFDM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得到时频图;再次,设计一种双参数阈值函数模型实现自适应抑制噪声干扰,提高时频图的图像质量。经WSN处理后,从优化后的时频图中提取小波散射系数作为特征集;最后,采用ResNet18进行分类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抑制噪声干扰,在信噪比为-4 dB的条件下,识别精度达到87.5%,相较于其他方法表现出更高的识别精度和抗噪性能。 发表于:2025/3/26 基于高原地区的超大规模海量MIMO系统混合场信道估计 为了改善高原地区通信条件较差的情况,可以部署超大规模海量多输入多输出(Extreme Large scale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XL-MIMO)系统。高原地区地形复杂,存在许多建筑、山脉等散射体,这些散射体可能形成近场和远场混合的复杂信道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散射体的分布可能既包括远离基站的远场区域,也包括靠近基站的近场区域。由此构建混合场信道模型,来描述和模拟复杂的混合场信道特征。其次,为了保证XL-MIMO系统的容量和性能,需要获取混合场信道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的信道估计方案。通过仿真验证,发现所提出的两阶段混合场信道估计方案在不同信噪比、不同导频长度、不同路径参数下都具有更优的归一化均方误差,因此更适合应用于复杂环境中的XL-MIMO系统。 发表于:2025/3/26 广州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商用全国首个地铁三载波聚合5G网络 近日,广州移动携手中兴通讯在广州地铁十一号线率先完成全国首个地铁场景2.6G+4.9G的3CC CA(三载波聚合)商用落地,实测下行速率超3.2Gbps,该成果为高密度场景网络建设提供了创新范式,进一步推动城市交通智能化升级。 发表于:2025/3/25 融合数据加密技术的信息网络安全改进策略 为了提高信息网络安全性和隐私性,加强对网络攻击的防御能力,提出了融合数据加密技术的信息网络安全改进策略。首先对链路、节点以及端到端进行加密,实现信息传输全过程加密。然后融合ZUC算法与SM2算法,ZUC算法负责较长报文的加密解密,SM2算法用于改善ZUC算法中秘钥分配问题,提高加解密过程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融合ZUC算法与SM2算法数据传输效率达到1 100 Mibit/s,计算资源空间占用为10 MB RAM。当字节长度为512 bit、明文数据在200 KB时,加密时间为2.2 s,用时最短。当字节长度为512 bit、明文数据为300 KB时,加密和解密的用时分别为3.74 s和4.12 s,在所有算法中加解密效率最高。因此,所提策略可有效维持安全的网络环境,提高用户信息的隐私性。 发表于:2025/3/24 基于差分隐私的面部图像安全传播方法研究 人脸数据蕴含丰富身份信息,其隐私泄露问题备受关注。传统差分隐私方法直接对像素或特征向量整体添加噪声,导致识别性能下降且缺乏可解释性。为此,提出一种新型差分隐私方法,将特征嵌入向量结合分类方法设计,创新性地将响应数据转换为径向半径与切向角度两种形式,更好适配分类中的角度与距离度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角度与半径的差分隐私噪声生成机制,并通过差分隐私组合定理定义隐私预算并进行数学证明。此外,设计了隐私图像生成方法,通过优化评价函数实现隐私性与可用性的平衡。实验结果基于三个公开数据集,表明所提方法在径向与切向方向的组合应用中表现优异,在相同隐私预算下显著提升了识别性能。该方法实现了隐私保护与分类可用性的兼顾,并在解释性与性能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发表于:2025/3/24 «…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