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Gartner:2024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增长21% 根据Gartner的最终统计结果,2024年全球半导体总收入为6559亿美元,较2023年的5421亿美元增长了21%。同时,英伟达超越了三星电子和英特尔,首次跃居首位。 Gartner研究副总裁Gaurav Gupta表示:“前十大半导体厂商收入排名变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强劲的AI基础设施需求以及73.4%的内存收入增长。英伟达之所以能够跃至首位,主要在于其独立图形处理单元(GPU)需求显著增长,GPU已成为数据中心AI工作负载的首选。” Gupta表示:“供需失衡引起价格大幅反弹,三星电子的DRAM和闪存收入增长,得以继续保持在第二位。英特尔2024年的半导体收入仅增长了0.8%,原因在于其主要产品线面临的竞争威胁正在加剧,而且英特尔未能把握AI处理需求强劲增长这一机遇。”2023-2024年全球排名前十半导体厂商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最新资讯 韩国国宝级半导体专家第1、2号人物相继赴中国任职 在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以优厚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不断引进海外顶尖科学家,而韩国对此显得力不从心。韩国“国家学者”第1、2号人物相继赴中国任职,他们在半导体、电池、量子等尖端技术的基础研究领域均享有世界公认的专业地位。 据韩国《中央日报》4月24日报道,韩国产业界和学术界称,在下一代半导体与电池技术中备受关注的碳纳米管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李永熙,现已确认被中国湖北工业大学全职聘请,领导半导体与量子研究所。虽然他曾担任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集成纳米结构物理中心主任,但退休后因未能在韩国找到稳定的研究岗位而选择来中国。 理论物理学家、韩国高等研究院前副院长李淇明也有类似经历。去年,他退休后选择来到中国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任职。 发表于:4/27/2025 Gartner:2024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增长21% 根据Gartner的最终统计结果,2024年全球半导体总收入为6559亿美元,较2023年的5421亿美元增长了21%。同时,英伟达超越了三星电子和英特尔,首次跃居首位。 Gartner研究副总裁Gaurav Gupta表示:“前十大半导体厂商收入排名变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强劲的AI基础设施需求以及73.4%的内存收入增长。英伟达之所以能够跃至首位,主要在于其独立图形处理单元(GPU)需求显著增长,GPU已成为数据中心AI工作负载的首选。” Gupta表示:“供需失衡引起价格大幅反弹,三星电子的DRAM和闪存收入增长,得以继续保持在第二位。英特尔2024年的半导体收入仅增长了0.8%,原因在于其主要产品线面临的竞争威胁正在加剧,而且英特尔未能把握AI处理需求强劲增长这一机遇。”2023-2024年全球排名前十半导体厂商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发表于:4/27/2025 我国首台套商品化国产串列加速器研制成功 4 月 26 日消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今日宣布,该院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串列加速器系统通过验收,包括国内首台套 2×1.7MV 串列加速器和 2×3MV 串列加速器研制,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据官方介绍称,这是国内首台套商品化串列加速器,标志着我国在串列加速器高端仪器设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串列加速器的完全自主可控。 发表于:4/27/2025 香港首次应用低轨卫星互联网成功验证网联自动驾驶系统 4 月 27 日消息,据科技日报报道,银河航天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应科院)的智慧出行团队,近日在香港首次应用低轨卫星互联网成功验证网联自动驾驶系统。 发表于:4/27/2025 全球首台环形CT直线加速器在沪正式开机 4 月 26 日消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今日举办“与仁同行环抱新生”放疗新技术论坛暨全球首台一体化 CT 环形直线加速器开机仪式。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一体化环形 CT 直线加速器 uLinac HalosTx 宣布正式开机,这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研发与临床应用实现重大突破,也为国内肿瘤放射治疗领域树立了新标杆。 发表于:4/27/2025 CounterPoint发布2024全球手机摄像头出货量报告 之家 4 月 26 日消息,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昨日(4 月 25 日)发布博文,报告称在终端市场需求复苏的推动下,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 CMOS 图像传感器(CIS)出货量达到 44 亿颗,同比增长 2%。 发表于:4/27/2025 100%国产化 佰维电力专用eMMC正式上市 4月26日消息,国产存储厂商佰维官方宣布,其研发的真国产、全自研电力专用eMMC正式上市。 据介绍,电力行业常年面临极端温差、电磁干扰等严苛环境挑战。 以集成化设计、性能稳定、低功耗、抗振动为特点的eMMC则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器、保护装置、集中器与融合终端等对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要求严苛的场景中,确保设备长期可靠运行的需求。 发表于:4/27/2025 可重复使用的长征九号火箭计划2030年首飞 4月26日消息,据央视报道,我国航天领域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的研制工作。 资料显示,长征九号作为我国航天技术的集大成者,其各项参数令人瞩目。它的芯级最大直径达到10米级,整体总长约百米,起飞质量超过4000吨。 其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140吨,地月转移轨道(LTO)运载能力约50吨,运力与美国土星5号运载火箭相似。 有了长征九号,完全可以满足未来载人月球探测、火星取样返回、太阳系行星探测等多种深空探测任务需求。 此外,可重复使用的长征九号也在进一步规划,采用梯度迭代方案,稳步推进。 其中,一级重复使用构型计划2030年首飞,而两级完全重复使用构型计划2033至2035年首飞。 发表于:4/27/2025 全球首款三涵道穿戴式飞行器杭州首飞成功 4月26日消息,国内首创基于三涵道构型的穿戴式单人飞行器在杭州成功首飞。 该飞行器由杭州智元研究院研发,续航里程超8千米,最大飞行高度超1千米,续航时间超20分钟,最大速度超60千米/时。 杭州智元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田聪玲介绍,其采用涵道动力与舵面融合控制,有高效、可靠的特点。 发表于:4/27/2025 英特尔新AI PC芯片销售遇冷 旧芯片却产能告急 4 月 25 日消息,英特尔公司近期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其大力推广的人工智能(AI)PC 芯片销售未达预期,导致公司产能分配出现失衡。与此同时,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宣布即将裁员,而糟糕的第一财季财报更是引发了公司股价的大幅下跌。 发表于:4/25/2025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