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电子最新文章 医疗人工智能十分钟可拿出诊疗方案 人工智能(AI)又热了起来。计算能力的提高,算法研究的突破以及大量数据的积累,这三要素的具备为人工智能崭露头角奠定了基础。2016年3月,AlphaGo战胜围棋高手李世石;8月,IBM宣称其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在日本东京仅用了10分钟,便为一名60多岁女性患者的一种罕见白血病做出诊断并拿出诊疗方案;此外,谷歌的无人驾驶车和大疆的无人机等,像一个个耀眼火花刺激着人们的眼球。 发表于:3/2/2017 我国国产化医疗器械显现“井喷式”局面 心脏支架、派特CT、高性能彩超……这些高技术医疗器械设备,集中了医疗领域最新的科技进展,为人民的健康保健提供着有力支撑。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关键部件缺乏核心技术、设备依赖进口,一直是困扰发展的“长痛”。 发表于:3/2/2017 可穿戴医疗设备产品比运动穿戴更具潜力 如今,可穿戴产品已从早期功能相对单一的手环、腕表等产品,向更加智能化、更具实用性、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方向发展。不久前,美国《纽约时报》、《信息周刊》都对可穿戴产品研发进展进行了报道。据西方经济学家预测,可穿戴医疗健康产品将成为21世纪国际市场上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一类产品——因为这类产品与个人健康密切相关,且使用率较高。 发表于:3/2/2017 芯片实验室生产诊断芯片成本可至一美分 由于缺少早期诊断的机会,低收入国家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只有40%,仅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但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仅需要一台普通的喷墨打印机,就可以生产便宜而且可以重复使用的诊断用途的“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 发表于:3/1/2017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或成为美国医院标配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由美国直觉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研制的一款高级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此后获得美国FDA批准,被用于腹腔镜微创手术。 发表于:3/1/2017 人工智能下的医疗将怎么发展? 工智能对于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从应用场景来看主要分成了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药物挖掘、营养学、生物技术、急救室/医院管理、健康管理、精神健康、可穿戴设备、风险管理和病理学共11个领域. 发表于:3/1/2017 IBM Watson再次进化 给人看病手到擒来 在全球人工智能的领域中,IBM Watson可谓大名鼎鼎。作为认知计算系统的杰出代表,其十分善于信息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IBM Watson之前就为医生提供过帮助,但通常只是通过分析数据库来提供建议。而现在,他自己就能看病了。 发表于:3/1/2017 中国科学家实现清醒猕猴超6个月双光子成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0525016)等经费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世明课题组在清醒猕猴长时期双光子成像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2017年2月16日在《神经元》(Neuron)杂志上在线发表。 发表于:3/1/2017 直径6毫米磁性给药植入装置问世 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疾病、需要每天按时吃药打针的患者来说,如果有完美的替代方案可以减轻他们每天吃药打针的痛苦,简直再完美不过。 发表于:3/1/2017 海尔创造 中国医用冷藏箱温度稳定的新突破 近日,海尔智匀系列医用冷藏箱通过国际先进的法国标准测试,首获TüV国际认证(南德认证) 通过此认证,标志着海尔医用冷藏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进入全球任何国家市场和医学科研实验室,是目前全球领先的专业冷藏存储产品。 发表于:2/28/2017 中国科学家实现清醒猕猴超6个月双光子成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0525016)等经费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世明课题组在清醒猕猴长时期双光子成像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2017年2月16日在《神经元》(Neuron)杂志上在线发表。 发表于:2/28/2017 直径6毫米磁性给药植入装置问世 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疾病、需要每天按时吃药打针的患者来说,如果有完美的替代方案可以减轻他们每天吃药打针的痛苦,简直再完美不过。 发表于:2/28/2017 采用可编程SoC设计心率监控器 本文将概括介绍什么是心率监控器以及其在当今世界所发挥的作用。然后,本文还将讨论简单的手持式心率监控器在设计中应考虑的事项。最后,我们还将介绍如何通过单部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来实现心率监控器。 发表于:2/28/2017 数字听诊器系统的设计考虑 无论是声学听诊器,还是数字听诊器,主要功能都是作为心脏和肺部的辅助诊断工具,通过倾听声音信号进行诊断。声学听诊器的使用已经有大约200年的历史,而电子数字听诊器则是近期开发出来的新型设备。 发表于:2/28/2017 多参数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及其测量原理 监护仪(什么是监护仪)可以实时、连续并且长时间的检测病人的一些重要生命特征参数,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而且这种仪器还可便携移动、车载使用,极大的提高了使用频率。随着传感技术和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病人监护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发表于:2/28/2017 «…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