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应用 数据中心和400G以太网的未来发展[通信与网络][其他] 400G以太网的真正关键因素在于其架构,很明显,我们将需要大量的必要的技术演进,以及达成行业共识。开发一个成功的标准的关键并不是对任何解决方案的规范,而是在正确的时间以合适的成本制定正确的解决方案。 发表于:5/24/2013 4:30:51 PM 4G未到5G已来:网络全面融合 或再无制式分别[通信与网络][其他] 在5G时代,无线通信领域将可能不会再出现类似3G时代TD-SCDMA与WCDMA、CDMA2000、WiMax;4G时代的TD-LTE与LTE-FDD的标准之争,全球5G技术将有望共用一个标准。 发表于:5/24/2013 4:26:50 PM 10倍速时代 加快下一代接入网技术发展[通信与网络][其他] 目前在固网接入技术的实现上,主要有光纤承载和铜缆承载两种方式。光纤方式主要是以xPON技术和FTTH作为未来发展方向,例如目前很多运营商进行的光进铜退和宽带提速战略,不断减小铜缆长度,光纤向用户侧快速延伸,最终目标是实现光纤到户。 发表于:5/24/2013 4:19:45 PM 为什么设计需要3D功能[模拟设计][其他] 设计和建造下一代电子产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电子行业这样一个全球高度竞争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快速而持续的技术变革已成为一件普通的事情和创新规则。如果设计者不能接受这些变化,就会面临被竞争对手甩在身后的风险,甚至完全无法再加入竞争。 发表于:5/24/2013 4:11:54 PM 多用途稳压集成电路测试仪的设计原理[电源技术][其他] 多用途稳压集成电路测试仪的设计原理。 发表于:5/23/2013 4:49:23 PM 一种具有变漂移区宽度的新型SOI横向高压器件[电源技术][其他]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变漂移区宽度结构的新型的 SOI 横向高压器件,该结构通过漂移区内的侧壁氧化层改变漂移区的宽度。借助三维器件仿真软件 davinci 对其耐压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变漂移区宽度结构不但可以使击穿电压提高 31.5%,而且可以使漂移区掺杂浓度提高 83%。从而降低漂移区电阻。同时,变漂移区的侧壁氧化层可以通过介质隔离技术得到,无需多余的掩膜版。因此具有工艺简单,工艺成本低等优点。 发表于:5/23/2013 4:47:26 PM 降低RF电路设计中的寄生信号的八大途径[模拟设计][其他] 音调、信号、时钟及其在电路板上任何地方生成的所有谐波都可能作为寄生信号混入输出信号,甚至可能会进入混频器和转换器进而被转换、反映并混淆为寄生信号。传输掩模(Transmit mask)要求表明即便最微小的寄生信号也会阻碍产品的发布。 发表于:5/23/2013 4:45:11 PM 一种改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直流侧电压控制的方法[电源技术][其他] 随着电网接入的风机容量越来越大,电网对风力发电系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包括低电压穿越的要求。而对于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在电网电压跌落时,直流侧电压的控制是其实现低电压穿越的关键。本文在基于机侧变流器稳定直流侧电压,网侧变流器控制最大输出功率的控制结构上,通过在机侧控制中引入网侧功率前馈,改善对直流侧电压的控制。在系统简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直流侧电压在风速波动和电网电压跌落时的响应进行了小信号分析,分析表明直流侧电压会存在较大波动,引入网侧功率前馈能够明显改善直流侧电压的响应。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网侧功率前馈能够抑制直流侧电压在风速变化时的波动和电网电压跌落时的上升。 发表于:5/23/2013 11:35:42 AM 解决驱动单元设计中的电磁兼容问题方案[电源技术][其他] 电磁干扰一般通过空间辐射和通过导线传导,在工程领域一直是人们要解决的难题和研究热点。驱动单元作为大功率模块,其中的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和逆变电路等主电路可能对电磁环境存在干扰,所以在驱动单元设计中就必须完善解决电磁兼容问题。 发表于:5/23/2013 11:34:09 AM 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电能收集充电器设计[电源技术][其他] 本文以离网型风力发电装置为研究对象,选择了以Atmel公司生产的ATmega16单片机为核心,采用MC34063开关型电源芯片作为主要变能器件,根据风机产生的输入电压,通过单片机产生合适的控制信号,控制DC-DC变换器工作,实现对蓄电池的有效充电。该研究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发表于:5/23/2013 11:33:05 AM «…963964965966967968969970971972…»